包含中国最牛的犯人李洪涛的词条

本文目录一览:

  • 1、中国传奇囚犯:三次越狱判为死刑,靠发明专利减刑,为何还被高薪聘请?
  • 2、中国最强逃犯:2次越狱,经历比电影还精彩,最后一刻获免死金牌,他是谁?
  • 3、李洪涛无刷电机这个故事是真的还是假的
  • 4、中国一死刑犯李红涛,死刑前一天发明专利,后来怎样呢?
  • 5、多次越狱被称为监狱奇才的李红涛,为何能在死刑执行前被豁免?
  • 6、中国最牛死刑犯:枪决前一天发明一项专利,被豁免死刑还成富豪,他是谁?

中国传奇囚犯:三次越狱判为死刑,靠发明专利减刑,为何还被高薪聘请?

如果一个人不知道他要驶向哪头,那么任何风都不是顺风。——《道德书简》

小时候,家长总是盼着孩子能好好学习,考入名牌大学,为家争光,为国献力。

可青春是叛逆的代名词,总有些孩子,不愿意听父母的教导,对父母的叮嘱的阴奉阳违。可也有些人,从小踏踏实实的学习,用出色的成绩,来回报父母,不负父母的期望。

有这样一个人,他不仅学习优异,毕业于浙江大学,而且善于钻研,按理说应该会大有作为,然而他却走上了犯罪的道路。

一次又一次的拘捕,最终被判了死刑,可是他后来不仅没有被判处死刑,还被聘请为工程师。那么他为什么会入狱,又是如何被免除死刑的呢?

一 、天才少年

1966年,在湖北省黄陂的一户人家中传来了欢声笑语,其中还夹杂着小孩子洪亮的哭声,原来他们得了个小男孩,取名,李洪涛。

邻居都说这个哭声嘹亮的小伙,将来前途不可限量。李洪涛从小就表现出超人的天赋,学习成绩优异。

李洪涛并不是那种一味地看课本学习的刻苦学生,还会看一些课外书,拓展自己视野,没想到还研究出了一点名堂,得了全国中学生数学竞赛第二名,还因此被评为“优秀青年”。

1984年,李洪涛出于对电子的热爱,如愿以偿的考入了浙江大学电子系。出来开始接触电子,李洪涛简直如醉如痴,他仿佛是天生为了电子而生,毕业后,李洪涛在昆明安了家。

1992年,结婚不久的他,很快面临了婚姻危机。那些背着妻子做的丑事,还是被妻子知晓了,在妻子的厉声质问下,看着泪流满面的妻子,李洪涛感到很愧疚,最终承认自己有了别人。

也是因为这场闹剧,才让另一个人走进了还在悲痛的李洪涛的生活中,用他的方式,把李洪涛拉了出来,也正是如此,改变了李洪涛一生的道路。

二 、牛刀小试,入狱初体验

这个人是李洪涛的老同学,张某。张某觉得李洪涛现在的岗位与他的能力不匹配,邀请他和自己干一番大事业。两个人一拍即合,可是创业没有资金,又如何创业呢?

于是,李洪涛便动起了歪脑筋,富贵险中求,这个道理他懂得。李洪涛凭借着他出色的业务能力,制造了以假乱真的银行印章,骗取成功,数额竟然高达8万人民币。

两个人还处在兴奋中,积极商量第二次出手时,就被警察逮捕了。

第一次犯案,李洪涛以失败告终。不同于别人入狱时的心惊胆战,李洪涛的表现沉稳,内心隐隐还有种兴奋和快感。他翘着二郎腿,脸上的轻蔑与嘲讽毫不掩饰,环顾四周,开始计算他的逃跑计划。

在警察吃饭的时间,瞅准时机,两个人逃跑了。经过第一次失败的教训,李洪涛痛定思痛,他决定做的的隐秘一些。没错,这种全新的,从来没有过的经历,给了李洪涛一种莫名的快感,让他深深的爱上了这种感觉,沉迷其中不能自拔。

他先回家收拾好自己的行李,然后一路逃到贵州贵阳。在途中,李洪涛对一辆奥迪车产生了十分浓厚的兴趣,他觉得自己有了车以后,行动也会方便很多。说干就干,李洪涛凭借着他出色的记忆力,成功仿造了一把奥迪车钥匙。

所以李洪涛很快迎来了他第二次行动,时隔越狱8天后,他拿着他自己制造的一把钥匙,开着他偷来的奥迪车扬长而去。

三 、被判死刑

李洪涛开着他的奥迪车,看着沿途的风景,他内心感到很快乐,一种无法形容的悸动,仿佛遇到了一个一见钟情的美丽姑娘一般。

不久,李洪涛再次入狱了。而这次被捕,是因为去他去看望在校的女友。可是这次入狱,因为有了第一次的经验,他一点也不慌忙,自制了越狱工具,伙同两个犯人,挖通监管所墙壁,再次成功越狱。

在逃脱后,李洪涛还主动打给警察电话,炫舞扬威。然后,便开始他的逃窜生涯,可是过着这种无滋无味的逃窜生活,让他心生寂寞,他想做点什么。

在逃跑的途中,他突然有了一个大胆的想法,他想发明一种东西,一种可以让他载入史册的伟大发明。

李洪涛有点头疼,不知道发明什么,经过他一番冥思苦想,突然间灵光一现,他想要研制出“无刷电机“:主机和驱动机一起的一体化电机。

有了它,就能解决很多工厂生产问题,是大一件,这个念头一旦产生,就好像雨后的竹笋一样,匆匆的往外冒,让他心痒难耐,他想如果能把这个想法付诸行动,一定是一件真正意义上的轰轰烈烈的事情。

1992年12月8日,李洪涛第三次被捕,有人说,这是李洪涛故意露出破绽,才被抓捕的,但真实性无所查证。

而到了狱中的李洪涛,没有动起逃跑的念头,他只有一件事想做,制作出无刷电机。所以在等待判决的日子里,李洪涛一再向管教他的民警提出允许他做实验的请求。

所里的领导,观察一段时间,冒着风险同意了他的请求,为他单独提供了一间监舍做实。从此,李洪涛开始心无旁骛的做他的实验。

因为李洪涛之前的罪行太过恶劣:诈骗罪,逃脱罪,盗窃罪,数罪并罚,最终判处李洪涛死刑。

即使在他最后一个被逮捕的时候,他也曾坦言道:他对自己的结局十分清楚。只是那种突然间的放纵,从长久压抑中逃脱的快感,是难以抗拒的。

四、无刷电机现世,被免死刑

此时的李洪涛,已经视死亡如粪土了。他唯一的请求就是允许他继续做实验。可是,距离他枪毙时间所剩无几时,李洪涛还有几个始终也搞不明白的问题。

为了完成他的心愿,所长甚至为他请来了几个电器专家,为他答疑解惑。实验,变得顺畅了起来。

1993年12月31日,李洪涛生命的最后期限,实验,也在这一天成功了。“无刷电机”的成功运行,为许多企业带来了福音,为社会发展提供了积极力量,因此李洪涛的死刑,被改成死缓。

1995年,李洪涛发明的“无刷电机”,获得第五届中国专利发明博览会金奖。李洪涛随后又发明了多项重大专利,获得了众多奖项,又因为在狱中表现良好,积极配合工作,获得减刑。最终,李洪涛刑满释放,还被聘请为科技研发工程师。

结语

李洪涛跌宕起伏的一生,与他开始的选择有很大关系。从一开始不喜欢的工作,到后来的诈骗,再到后来贪得无厌,去偷车,多次逃亡途后,他厌倦了那种每天提心吊胆的日子,终于感悟出来想要什么,也或许正是因为如此,才有了他过来的成绩。

但是他这样的行为,值得我们借鉴么?作为一个新时代良好公民,我们不应该学习他做一些违法的事情。

人非圣贤,孰能无过?古代的圣贤,尚且都有犯错的时候,更何况我们呢?在生活中,或多或少我们会做错一些事,难道一辈子只盯着错误,认为这是自己的污点,什么也不做,什么也不管,古人云,知错能改善莫大焉,只要潜心改正就值得被认真对待。

可怕的是,我们做错了,却不肯承认,一错再错。只要我们正确认识错误,积极改正,就是一个优秀的人。

参考文献:《道德书简》

[img]

中国最强逃犯:2次越狱,经历比电影还精彩,最后一刻获免死金牌,他是谁?

历史上有很多传奇逃犯,但要说起其中能力最强的一位,非李红涛莫属。李红涛是浙大高材生,曾3次被捕2次越狱,人生经历比电影还精彩。在他被执行死刑的最后一刻,还发明出金奖专利,从而获得免死金牌,说是奇人一点不为过。

上世纪80年代,谁家要是出个大学生,那是不得了的事情,意味着前途一片光明。李红涛就是那个时代的大学生,他毕业于浙江大学电子系,名副其实的高材生。毕业后,李红涛被分配到昆明电阻二厂工作,生活稳定。

那李红涛因何事入狱的呢?1990年,不安于现状的李红涛决心下海,和同学创办公司,期间由于资金不足,李红涛走起了偏门,伪造银行印鉴,成功转账8万元。尝到甜头后,李红涛第二次转账,结果东窗事发被捕。

至此,李红涛的传奇人生开始了。1992年4月18日,李红涛被捕当天,在警局里,他第一次逃脱。蹲在墙角的李红涛,打量了一番手铐后,不费吹灰之力便将手铐解开,趁警员不注意间隙,他脱下鞋轻声走下楼梯,之后大摇大摆走出警局,扬长而去。

李红涛径直回了家,第一件事便是把伪造银行印鉴的证据毁灭。之后他并没有逃跑,而是爬上了房顶。你以为李红涛是要束手就擒?又或者认为警方不会到他家搜捕?那就大错特错了。警方的一举一动,都在李红涛计划之中,他就是在等着警方。

果不其然,警方追踪到了李红涛家,进门查看一番后,一无所获,只得撤回。警方怎么都不会想到,此时的李红涛就躲在房顶上,注视着他们。先不说李红涛的神操作,单就这心理素质,都非一般人能比。

警方走后,李红涛收拾行囊,向贵阳逃去。路上,他用自制钥匙,偷了一辆奥迪车。到了贵阳转了几天后,又反其道而行之折回昆明。回昆明的路上,李红涛看中了路边停靠的警车,于是他把警车偷了,一路飞奔回昆明。

李红涛第二次是怎么落网的呢?他交了个女友,还在读大学,去校园看望女友时被捕。而李红涛的第二次越狱,也甚至传奇。被捕后的李红涛对警方说:“我不想浪费时间,给你们三个月时间,如果案子不结的话,我还会跑。”

警方也只当是李红涛的狂妄之言,第一次大意了,看你这次怎么逃?3个月后,李红涛真的又不见了。狱中李红涛收买了2名狱友,三人一起秘密挖洞,逃出生天。

李红涛是个狂人,逃出监狱后,马上找了电话亭,第一个电话就打给警局,就是为了证明自己说到做到。第二次的逃亡之路大致相同,又是偷车,不过偷得却是辆坏了的车。李红涛找人将车推到了修理店,修完后以试车为由,一踩油门跑了,修车费都没出一毛。1992年12月8日,李红涛第三次被捕。

3次被捕2次越狱,李红涛逐渐厌烦了逃亡生涯,决心在牢里待着,不逃了。但是他伪造银行印鉴,加之2次越狱,数次偷车,数罪并罚之下,被判了死刑。这倒是李红涛没有想到的,他虽说是个狂人,但也不想就这么死了,赶紧想办法吧。

并非没有办法,我国有个规定,死刑犯如有重大立功表现,或是有国家级发明专利的,相当于能获得一次“免死金牌”。监狱是立不了功了,那就搞发明吧。李红涛是学电子出身,于是他开始筹划在监狱发明“无刷电机”。

图:“李红涛”为化名

当时,无刷电机中国是造不出来的,技术难度极大,被欧美等国垄断。就是在监狱如此简陋的条件下,李红涛申请在监狱搞研究,最终在死刑执行的最后一刻,跑赢了时间,无刷电机实验成功了。

这种刀下留人的场景,并非只会出现在影视剧中,在李红涛身上就真实上演了。李红涛的“无刷电机磁电机”获得第五届中国专利发明博览会金奖,云南省优秀发明创造一等奖。鉴于李红涛完成的重大科研攻关,他的死刑被改为缓期两年执行,意味着不会死了。

包含中国最牛的犯人李洪涛的词条

此后,李红涛又先后完成多项发明,还帮监狱研发了一套防越狱系统,他的刑期也是一减再减,最后于2009年刑满释放,开始了新生活。

不得不说,这是一位奇才,李红涛的经历比电影还精彩,他的人生也告诉我们,知识真的能改变命运。

李洪涛无刷电机这个故事是真的还是假的

这个故事是真的。不过,是李红涛,不是李洪涛,发明的是无刷电励磁电机,不是无刷电机。李红涛在狱中以化名杨红俊作申报发明。

在同学的邀请下,李红涛办起了公司,但由于缺乏资金,李红涛伪造了另外一家公司的银行印鉴,成功转账8万元,但在准备第二次转账时,他和同学被警察抓获。

李红涛两次成功越狱。1992年12月8日,李红涛第三次被警察抓住。

1993年2月,李红涛被押解回最初的案发地昆明,被关进昆明市第一看守所。此时的李红涛一方面想着被判刑的事,另一方面又在思考着“无刷电机”的构想。

1993年12月,云南省最高人民法院核准李红涛的死刑,执行通知书下达昆明市中级人民法院。

按照规定,判决书下达后,七天内就必须执行死刑。

生命开始倒计时,李红涛开始和时间赛跑。

此时,虽然李红涛的实验有了长足的进展,但是却遇到一个不能解决的问题。

直至几位被看守所请来的几位专家到来。专家对李红涛进行了现场指导,并且告诉了他那时国内外最先进的理论知识。

李红涛若醍醐灌顶,一下子领悟到了问题的关键所在。

1993年12月的最后一天是李红涛生命的最后期限,如果实验仍不成功,他将被如期执行死刑。

大家都对此不抱希望。那天实验时,包括和李红涛一起做实验的几个人也就只是待在大车间的房间里。

可是此时的李红涛确实信心十足。

电路已经搭建完毕,就等着通电了。

拨开电源开关,真是迅雷不及掩耳之势,电机猛地一下子转起来了。

监舍立刻就沸腾起来。几个领导一起冲了过来。

实验成功的当天晚上,所长孙尔云赶紧写了份请求暂缓执行李红涛死刑的报告。昆明市公安局局长亲自批示这一暂缓请求。

扩展资料:

1995年3月10日,云南省高级人民法院改判李红涛死刑,缓期两年执行。这一年李红涛发明的“无刷电机磁电机”获得第五届中国专利发明博览会金奖,云南省优秀发明创造一等奖。

随后几年,李红涛又有多项发明,获得三项发明专利,三项实用新型专利。

鉴于李红涛的重大立功表现,根据法律改判和减刑规定,1997年圣诞节这天,死刑改成了有期徒刑17年。2000年7月25日,减刑两年。2002年7月1日,减刑一年半。

2009年,李红涛刑满释放。

中国一死刑犯李红涛,死刑前一天发明专利,后来怎样呢?

在岁月中,选择如影随形,人类会有不同的生活环境和人生轨迹,这不仅和先决条件有关,其实也是不同的选择铸就的结果。伴随着时间的推移,你在生活中的点滴选择会迎来质变,让人生迈进和他人迥异的道路中。人性的善恶其实也是一种选择,有人在苦难面前会拥抱善意,以坚韧的姿态去克服困境,也有人会自甘堕落,没能在人生中找到正确的方向,走向歧途。

误入歧途

有一个典型例子,中国有一个死刑犯,他在自己死刑前一天成功发明专利,正是这项专利不不仅帮助他免去了死刑还让他被高薪聘请,这个人就是李红涛。作为浙江大学毕业的人才,李红涛的命运可谓一波三折,他家境并不富裕,但这一切没有磨灭他求学的心。他从小就天资聪颖,因此成绩十分优秀,在他高考时考入了浙江大学,为自己在求学道路中铸就了硕果,成为了家庭中的骄傲。

李红涛不仅有着很充足的理论知识,在他进行实际操作时也有着非常娴熟的技巧,因此他在能力方面毋庸置疑。如此优秀的人才,自然不缺乏爱慕者,他在大学里交到了漂亮的女友,两人毕业之后就结了婚。原本拥有幸福的家庭,但是李洪涛却出轨了。家庭破裂的他感到十分懊悔,极端痛苦之下他走向了歧途。才能过人的他想要借用于事业来忘却感情上的不顺,但是却没有启动资金,为了能够拿到这笔钱,他走上了不法之路,通过伪造印章从银行骗到了一笔钱。这次成功的经验,让他的胆子更大,最终他还是受到了制。被关在监狱中的他并没有屈服,反而是想着如何逃逃跑。他在逃狱成功之后还挑衅警方,天网恢恢疏而不漏,他再度被抓进了监狱中。

迷途知返

在又一次的逃跑计划中,他和其他两名罪犯一起策划,并顺利逃走,警方再度逮捕了他。这些逃跑经历能够看出,李洪涛并不是一个囿于常规的人,他足够聪颖,能利用各种条件为自己创造优势,只不过并没用在正途上。数罪并罚,李洪涛被判处死刑,然而他的聪明才智最终挽救了自己的生命。这次他并没有计划逃跑,而是将精力放在了“无刷电机”的研究上。

即便是身在监狱,他仍旧思考如何制造出无刷电机,他请求警方可以提供一个研究的场所,警方答应了他,首次研究以失败告终,为此他请求第二次实验。正是他的努力,让他收获成果,1993年的这项专利帮助他摆脱了死刑的处罚。在死刑前一天发明专利,他是中国一死刑犯,但是却依靠自己的才能让自己扭转了命运。在2009年的时候他刑满释放,重获自由。他将才能用在征途上不仅为自己为免去了死刑,还因此受到了企业的关注,被多家公司高薪聘请。

李红涛的能力不同于常人,他却并未在一开始就选择正确的道路,让自己的人生蒙上了阴影。但是好在他迷途知返,利用自己的智慧做出对国家有利之事,获得了谅解。我们在面临抉择时要认清道路,不要因为沉浸于物欲中,就失去正确的判断力,因为一次抉择可能会改变命运,要时刻提醒自己铭记初心,不要忘却自己的目标和追求,建立正确的价值观。

多次越狱被称为监狱奇才的李红涛,为何能在死刑执行前被豁免?

这个故事的男主角名字叫做李红涛,他出生于1966年,湖北人。李红涛从小就极为聪慧,他14岁时就被称之为杰出青年,18岁时就考上了浙大电子系,他被村里人称之为天才少年,他是一家人的自豪。大学毕业一年后就跟女朋友结婚了,可是两年后因为婚外恋造成 家庭生活破裂。李红涛因为这件事情倍感愧疚,这也是他的心理状态发生了歪曲。

之后因为一个朋友请他出去创业,因为缺乏创业资金他就仿冒金融机构的印鉴,运用这一假的的物品他顺利骗领了18万人民币,因为违法犯罪缺乏经验因此快速就被警察抓了,或许天才少年的思维模式始终和平常人都不太一样,他在常常审问的他的时候,不但一点不慌乱甚至于还能一心两用,他心中想的是怎么快速开启手铐,因此就在被抓当日他就开启手铐逃走了。回家后,他清理了所有直接证据,随后逃到了贵阳。

逃走后,李红涛用自做的钥匙先偷了一台奥迪,在逃跑4个月后,对逃跑日常生活感觉到无趣的李红涛竟然去警局投案自首,还交代了自己逃跑的罪过。在牢房里,李红涛有感觉到了无趣,因此,他买通了两个犯人,运用牢房安保系统的漏洞,竟然挖地道又逃了出去。但一段时间后长期性的逃跑,再度让李红涛感觉到了无趣。因此他又去警局投案自首重回了牢房。李红涛就是这样来来回回竟使他顺利越狱3次。

可是此次李红涛在逃走时,一直在回望自己的一辈子,为何自己活成这样,他并不想要这样做,怎么会变成这样,随后他又重回了牢房。重回牢房的他心血来潮想要创造一个无刷电机,因此他向警方申请办理,自此的他一心在研究此项创造,对越来越近的死刑没有一点的感觉。

最后他顺利创造出无刷电机,他的刑罚从无期变有期,因为表现优良,还减刑了3年半,李红涛出狱后,开始了新的生活。出狱后的李红涛被高薪聘用从业科学研发,这样的人不是疯子就是天才少年,所幸他是后者,最后能够改过自新,重归正道。

中国最牛死刑犯:枪决前一天发明一项专利,被豁免死刑还成富豪,他是谁?

要论“中国最牛死刑犯”,我第一个想起的就是央视纪录片《生死时速》主人公“李红涛”。他小时候就是十里八乡的神童,长大后考入了浙江大学电子系。毕业后先是伪造银行票据,骗取银行8万元贷款。随后又三次越狱,最后被判死刑。

就在被执行死刑前一天,他发明的新型电机试验成功,因此被免除死刑。随后又发明了多项专利,其中就包括研发监狱管理系统,帮助昆明第一看守所被评为“全国20家模范看守”之列。

这种传奇人生,绝对比美国大片《肖申克的救赎》还要精彩。

四里八乡的神童,考入广州大学。

1996年8月,李红涛出生在湖北黄的一个知识分子家庭。因为父母都是文化人,李红涛从小就受到了良好的教育,自幼就是邻居口中别人家的孩子。 随后在高考中,更是考上了浙江大学电子系。

在大学校园里,他认识了自己的初恋。直到1988年两个人毕业,一块分配到了昆明第二电阻厂上班。不久之后,二人便喜结连理,结为了夫妻。

也许大部分人都会羡慕李红涛这种平淡而幸福的生活,但李红涛却不甘平凡的度过一生。

1990年,李红涛结识了一个在校女大学生,并很快发展成了男女关系。好景不长,没多久他出轨的事实就被妻子发现了。一边是家庭,一边是自由,极度矛盾的的李红涛陷入了痛苦的深渊。

为了摆脱困境,李红涛选择了创业来转移自己的注意力。但是创业需要资本,公司很快就遇到了资金危机。为了渡过难关,不服输的李红涛居然走起了偏门,打起了伪造票据的心思。

1、第一次入狱

经过缜密的准备,李红涛制作出了一张面额为8万元的票据,并且足够以假乱真。他拿着票据顺利换到了到了8万元现金。

经过缜密的准备,李红涛制作出了一张面额为8万元的票据,并且足够以假乱真,拿着票据顺利换成了现金。

因为8万元并不能完全解决资金问题,于是他又做了一张10万元面额的票据。1994年4月18日这天,就在他再次拿着票据到银行申请转账的时候,没想到被等候已久的公安人员当场抓获。

被抓以后李红涛并没有过分的表现出情绪变化,反而有些得意。

到了公安局已经是中午了,他趁着工作人员去吃午饭的时间,撬开了手铐,脱下鞋子淡定从容的走了出去。

他们吃饭后,我被拷在公安局的走廊里面。(趁他们不注意)我先把身体移动到他们看不见的位置。结果他们有什么反应没有,连头都没回,我就知道这个时间肯定能够脱逃了。解下手拷,脱下鞋子,顺着楼梯慢慢走下去了,顺着大门就走出去了。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——李红涛自述

离开公安局的李红涛并没有马上跑路,反而又回到了家里。他先是销毁了一切制假造假的证据,随后又来到离家不远的一处楼顶,亲眼看着警察们来到他家里搜查,一无所获的离开后才动身外逃。

当天晚上,他买了一张从昆明开往贵阳的火车票,六七个小时后顺利逃到贵阳。在贵阳,他居然又打起了偷车的主意。

在他居住的宾馆附近,有一家豪华酒店。夜里的酒店门口经常停着一辆奥迪车,这让李红涛来了兴趣。他先是在酒店门口蹲点,摸清车主的出行规律。随后,又去五金店买了一把奥迪车钥匙毛坯。

1992年4月26日这天,他早早的出现在奥迪车旁边,见到奥迪车主后径直走上去打招呼,并拿出钥匙毛坯询问车主车钥匙是否是这个样子。

奥迪车主热情大方的掏出车钥匙,递到李红涛眼前,告诉他这就是钥匙的样子。就是这短短的几分钟,李红涛已经准确的记下来奥迪车钥匙表面的凹凸规律,随后顺利制作出了一把仿真钥匙。

当天晚上,天空下起了大雨。李红涛拿着自制的钥匙顺利启动了奥迪,他驾驶着这辆车漫无目的的行驶在风雨交加的马路上,一点看不出逃亡的样子。

因为对路况不熟,加上天气原因。一不小心李红涛连人带着摔进了沟里,幸好被路过的老汉就起,并无大碍。

随后,他在当地一家饭馆吃饭时看到门口停着一辆桑塔纳轿车型的警车。胆大过人的李红涛竟然想办法偷偷开走了这辆警车,日夜兼程开回了昆明。

回到昆明后,他并没有四处躲藏,而是多次前往女友所在的大学找她。

 2、第二次入狱

1992年6月19日,公安机关在李红涛女友就读的大学再次将其抓获。在昆明市监狱里,李红涛一五一十的交代了自己制作假票据、越狱偷车的犯罪经过,让工作人员以为他是真的认罪伏法了。

谁也想不到,李红涛居然在收容所里策划实施了《肖申克的救赎》里的经典剧情,挖洞越狱。

他联合同监室的两名狱友,利用自制工具,连续几天终于挖通了监室到干警宿舍的地道。1992年11月16日这天夜里,他顺利从监狱越狱。

越狱后的李红涛先是跑到了昆明圆通山附近,随后又给自己案件的经办负责人打了个电话,通知对方自己已经越狱了。

我告诉他们我跑出来了。他们没有说过多的(话),只是问你在什么地方,我就说,我在圆通山。我这个人,你问我什么,我会实实在在的回答。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——李红涛自述

之后,李红涛先是乘火车到了柳州。在柳州他旧事重演,偷了一辆标致牌汽车作为代步。

直到1992年12月8日,李红涛在修车时,被当地公安机关当作偷车贼抓获。

3、第三次入狱

1993年2月,李红涛被柳州警方转交给昆明警方,再次被关押进昆明监狱。这一次在监狱里他并没有再想着逃跑,而是开始着手发明创造。

一开始,他像管教提出要做实验。大家都认为他是又在打歪主意,时间久了才慢慢同意他的申请。后来,又逐步腾出了一间房间供他实验。

在“实验室”,李红涛利用大学时代所学的知识和工作经验,逐步尝试新型“无刷电机”的研发。虽然有了很大突破,但是电机始终没能转动起来。

就在这时候,1993年11月1日昆明市中级人民法院对李红涛下达了一审判决,因数罪并罚,李红涛被判处死刑。随后,按照规定李红涛被带上了死刑犯脚镣。

这个时候才真正体会到,生命已经有压迫(感)了,要有生命的代价了,时间可能不多了。不是说我怕死等等,不是这个,(而是)我手头这件事情还没有做完,我要想什么办法来把这件事情做好,把它体现出来,把这个价值体现出来。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——李红涛自述

从死刑到有期,自我的救赎

收到死刑通知书的李红涛,表现的依旧那么平静。但是他心里万分焦急,实验到了紧要关头,他渴望证明自己的价值。

接下来的日子里,李红涛依旧投入到了电机的研发中。监狱管教们都被他感动了,开始全力支持他实验,帮他购买实验材料,为他提供最大的支持。

1993年12月,李红涛的死刑被上级法院核准,下达了死刑执行书。按照规定,执行书下发七日内必定执行。

两天后,实验有了很大进展,但是一个关键性问题出现在了李红涛面前,他怎么也想不明白这个问题。昆明市第一看守所所长孙尔云得知后,当即请来了云南省电器科学研究所的专家为他现场指导。

专家们的建议让李红涛醍醐灌路,思路一下子被打开了。就在即将执行死刑的前一天,新型“无刷电机”终于成功转动了起来。

1995年3月16日,由于重大立功表现,李红涛被云南省高院改判为死刑、缓期执行2年。同年,他发明的“无刷电励磁电机”,获得第五届中国专利发明博览会金奖,云南省优秀发明创造一等奖。

随后李红涛又多次获得减刑,最终在免除死刑14年后的2009年刑满释放,重获自由。

免责声明:本站所有资源均来自网络,仅供学习交流使用!

转载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genghao.net/zgzz/117284.html